发布时间:2024-12-21 18:26:37 来源: TG@KZZSEO
中新网衡水10月5日电 题:访冀中回民支队烈士“守墓人”:一身西装的“郑重”和一句承诺的“坚守”
作者 裴国荣 崔志平 苗凤强
守了大半辈子烈士墓的王志杰,没想到年近古稀会走进人民大会堂。
国庆节前夕,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。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。王志杰是其中一位。以党中央、国务院名义开展这一表彰,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。
“我穿着它们见过大世面,得穿着它们让这里的先辈看一看。”初见王志杰,是他连夜赶回阜城的第二天。此时,他依旧穿着去北京时特意置办的最好“行头”:一身普通的深灰色西装。虽然西装的感觉和他晒得黝黑的皮肤略显“违和”,却格外郑重。
王志杰说的“先辈”,是长眠于“高纪庄突围战”战场旧址——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本斋纪念园东区的88位冀中回民支队烈士。作为此间保安员兼义务讲解员,这里是他和他的父亲接力坚守82年的地方。只因,一句承诺。
抗日战争时期,冀中有回民近十万人。在日军肆虐践踏下,冀中回族健儿在河北献县回族爱国人士马本斋带领下,组建地方抗日武装回民支队,成为冀中平原上一支骁勇的野战部队。1942年,侵华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实施“铁壁合围”政策,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,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在阜城县高庄和纪庄打响了著名的“高纪庄突围战”。
“突围战中,回民支队遭受了建队以来最惨重的损失,88人壮烈牺牲。”王志杰说,当时回民支队大概有1700多人,牺牲的88人里已知的除了战士,还有大队长、副中队长、分队长、小队长、副小队长、指导员、书记员、干事、机枪排长等。
而这些,是他跑了12年,几乎走遍回民支队战斗过的地方,确认72位烈士身份、帮32位烈士找到家人后,一点点梳理出来的。
王志杰默默站在一座座保留原有形状、不足一米高的烈士墓前,似在压抑一种即将哽咽的情绪:“我父亲目睹了战斗的惨烈,冒着被日寇报复的风险,组织部分村民收殓了烈士遗体,就埋在这里。”
“他们没有姓名牌,当时埋得匆忙,环境也不允许。”王志杰轻声道,哪怕他后来确认了72位烈士的身份,到现在也不知道哪座墓对应哪位烈士,“唯一能做的就是守护好他们”。
“守护”两字,王志杰说得再次哽咽。据王志杰介绍,当年突围战3天后,马本斋亲自为烈士举行集体葬礼。他的父亲王梦北向马本斋请求并做出郑重承诺——誓死看护烈士墓地。
自此,一句承诺,父子两代人,接力坚守82年。“虽然打小就跟着父亲看护墓地,但正式接手是1993年。”王志杰回忆说,1993年,81岁的老父亲突然很焦急地让他驮着去墓地。
到了墓地,王梦北失声痛哭。他对着88座烈士墓指着王志杰交代道,“哥哥兄弟们,对不起你们,我很可能以后来不了这个地方了,这是我儿子,以后就由他守护你们。”
从墓地回去的第40天,守护烈士墓51年的王梦北去世,王志杰代替父亲接力践守“承诺”。2015年,阜城县本斋纪念园建成开园,王志杰被正式聘为保安员,并义务成为此间讲解员。
“没有一句言语,比铭记更有力,只要我们记得,他们就还活着。”为做好讲解,高中学历的王志杰根据从父亲那听来的口述,整理出长达54页的《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高纪庄突围作战亲历记》,并于2012年陵园开始修整时,萌生出帮88位烈士寻亲的想法。
“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,总得给他们寻一寻家在哪里。”12年间,随着寻亲的足迹越扩越大,王志杰把此间民族团结的故事也传得越来越远,义务讲解多达4000场。
被铭记的不止全国各地牺牲在此的88位冀中回民支队烈士。作为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”,本斋纪念园中区,除了一座醒目的通高19.45米,寓意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纪念碑,还有三面用金字铭刻的烈士英名墙。
1320个名字,作为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个体,被一笔一划无声地刻在了深红色岩石上。王志杰指着一个名字说,这是他的堂兄。他的父亲王梦北是地下党员,动员家中4名后代参军,堂兄王子贞留在了战场上,“这1320个名字,都是阜城先烈”。
本斋纪念园的阜城革命历史纪念馆里,还有一面特殊的“73革命烈士”头像墙。73名烈士的年龄定格在十几岁到四十几岁,却多数只留下手绘肖像。
“这是阜城县已知牺牲的烈士里,仅有照片或画像留下来的73人。”王志杰目光停留在一张画像上,这是他妻子的姨夫。
“为了守护家园,有战士为救战友来不及多想就用自己的身体挡子弹,咽气前,更把仅剩的口粮一块玉米饼硬塞到战友口袋里……”当日,王志杰轻轻讲述着一个个故事,努力不再哽咽。
“这是国庆,大喜的日子。”他缓缓声音,扯了扯身上的西装,对着此间先烈大声道:“放心吧,我替你们看过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升旗了。”(完)